图,而且只要他答应抗日,共产党便不会对他采取军事行动。
从此,阎锡山就开始在三种力量之间展示他的处世圆滑的本事。他与各方面的力量都进行接触。在山西,日本人的代表有之,地方实力派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代表有之,共产党的代表有之。当时,在阎锡山处工作的一位中共地下党员说:“阎的会客室里挂着很多像,接见那方面的人就挂出那方面的像,见什么人说什么话。”
从1936年6、7月间开始,阎锡山开始采取一种与过去不同的政策,即由亲日反共、压制人民群众抗日救亡运动,一变而为扶植抗日力量,并企图充当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者。1936年8月25日,中国共产党发出《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》,呼吁国民党“立即停止内战,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,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,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。”这份呼吁书的内容打动了阎锡山的心,并“由阎处翻印数千份散发”。
1936年10月,阎锡山把山西籍共产党员薄一波请回来,参与山西的抗日工作。
从1936年10月中旬开始,阎锡山便通过张学良向共产党表示与红军建立联系的愿望。另外,对是否联合红军抗日的问题上,阎锡山还于11月7日对他最亲近的谋士们进行“民意测验”:
“日伪要攻绥,红军要出绥抗日,如果成为事实,我们守中立呢?还是帮助日本反共呢?或者联合红军抗日呢?”
阎锡山让他的谋士们好好考虑,限期作出答复。几天后对此进行表决,结果到会38人,以31对7票形成决议,赞成联合红军抗日。
阎锡山的联共抗日的意愿正是中国共产党所期望的。红军到达陕北后,为了能达到抗日的目的,与国民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,一开始就把陕西周围的张学良、杨虎城和阎锡山作为统一战线的突破对象。由于阎锡山已同意建立统一战线,共产党的愿望得到了实现。
在“西安事变”中,阎锡山与共产党也进行了一些合作,相互间协调一部分行动。在处理“西安事变”期间,阎锡山曾说:“国人必须抛弃主观的成见,……以远大的国家民族利害为前提,避开个别的异点,趋向共同的同点,缩小异点,以致于无,扩大同点,以致于无穷。”
“西安事变”和平解决后,他又说:“此后,只有希望我民族全体站在一条线上,努力奋斗,挽救希望-->>
“第二书包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9lius.com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