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情都处置的差不多了吗?”
“你不明白!”薛良臣叹了口气:“不久前朝廷检括天下丁口,计口出钱,以为征辽军费,贪吏征集加征,不知凡几。中产之户,率多破家。多有强横之徒,弃家入山林之中,以为盗徒,如今大河南北,已非往日气象。”说到这里,薛良臣摇了摇头,道:“并非我反对朝廷恢复燕云的大业,只是眼下里燕云还是人家的,自家的军州却是兵荒马乱,这又如何是好?”
周平点了点头,没有说话,薛良臣说的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,毕竟在他所学习过的中小学历史课本里只会记载征讨方腊、海上之盟、金兵南下等“大事”,而像这些“小事”却根本不会记载,就算记载了周平也肯定是过眼云烟,根本记不住,毕竟就算是戏文里唱的也都是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,有几个去唱田间地头的农夫呀!
正说话间,两人已经到了知州衙门门口,周平看到韩肖胄站在门口,赶忙跳下马来,抢上上前几步,躬身下拜道:“下官拜见知州相公!”
“均成免礼!”韩肖胄下得台阶,将周平扶起道:“此番前去已为朝廷干城吗,实在是让我欣慰不已呀!”
“都是相公平日里教诲栽培!”周平赶忙逊谢道。韩、周两人推让了几番,终于周平拉下半肩上得堂来,分宾主坐下,宴饮歌舞不提。
周平在济州这些日子,一边忙着应酬宾客,一边收拾行装,准备前往归德府赴任。待到了归德府已经是四月中旬了,又陷入了应酬的海洋。他此时已经是从七品的宣正郎,已经跨入了中级武官的行列,俸禄待遇也大大提高,自然也要摆些排场,若是当时换了其他人到了他这个位置自然是所到之处,皆带着五六十个投壶关扑的高手、作词吟诗的妙人;而周平却是无论到哪里身后都是四五十个满脸伤痕挎刀背弓的壮士,不像是去赴宴应酬,倒像是去厮杀一般。于是没有半个月功夫,在归德府的官场内便到了一个“莽夫”的名声。周平也懒得搭理,除了练兵在兵营里操练士卒,就是与转运司里几个老吏混在一起。
周平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,这转运司俗称漕司,掌握着天下各路财赋转运之责,权力极大,为了防止各路的转运使坐大。所以北宋中枢政权将各路转运使迁转的频率提高,一般一两就会更替一任。所以实际上最了解各州府丁口、特产、财税多少、转运耗费情况的却是这些各房的书吏。周平如果了解兵谷之事,第一个要请教的人就是这些-->>
“第二书包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9lius.com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