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屈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”
写莲花最出名的文章,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便是其中之一。
这篇文章,堪称千古散文。
刘修诵读完毕,面向众人,拱手道:“小子献丑了,请诸公品鉴。”
“莲好,文好,人更妙。”
徐庶眼中,流露出浓浓的赞赏和钦佩。
庞统嘀咕道:“此文一出,今日咏莲的文章,再无兴趣。”
诸葛亮俊朗的面颊上,也流露出浓浓兴趣。关于州牧府的情况,他也有所了解。刘表三子,长子刘琦不受器重,无人问津;二子深受刘表喜爱,炙手可热;三子刘修却是庶出,籍籍无闻。
没想到,刘修却是文采斐然。
孟公威、石韬等人,眼中也流露出好奇之色,佩服刘修的文采。
短短时间,便做出如此精彩的文章,令人折服。
厅中众人,纷纷赞扬,更佩服不已。
文会只是单纯的以文会友,刘修的文采,博得了众人的赞赏。
庞德公捋须道:“借物言志,做人当如莲,出淤泥而不染,中通外直,修公子当得起‘莲君子’之称。”
司马徽附和道:“对,对,莲君子之称,名副其实。”
众人听了后,抚掌大笑,都称呼莲君子。
一时间,刘修的莲君子称呼,便得到了众人的认可。
庞德公看向刘表,又道:“刘荆州有子如此,可喜可贺,真是虎父无犬子。”
刘表自谦道:“庞公夸赞了!”
虽是自谦,谁都看得出,刘表很高兴。荆州年轻一代,卧龙诸葛亮、凤雏庞统,都不是刘表的人,也不愿为刘表所用,这是刘表心头的疙瘩。如今,当着荆州所有文士的面,刘修文采冠压众人,刘表心中的得意可想而知,心情更是舒爽万分。
蔡瑁看到刘表的表情,心中轻叹。
他的本意是让刘修难堪,没想到弄巧成拙,反而成就了刘修。